针对网贷频出问题,亟需提高监控力度
作者:简兮 时间:2015-06-16
目前P2P行业一大半出问题的平台都是因为违反了现行的法律法规,真正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造成问题的平台只占其中的小部分。运营资金不透明、坏账率标准不统一、跑路事件频发等大大降低了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影响P2P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设立原则,对平台进行有效监管成为当前广受关注的问题。

针对P2P网贷平台乱想,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开展的网信认证(http://wx.zw.cn)工作主要有第三方网站身份信息认证服务、通过严格的交互审核来认证网站信息的真实性,通过标识网站“网信身份证”,使网民判别网站是否通过权威认证的网站,让用户放心投资。
专家称“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行业监管政策的出台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这种介于普惠金融和正规金融之间的监管,更多应该是发挥一个中央和地方双层监管的作用,即由中央制定总的办法,政府或者地区的行业自律组织来制定相应的具体规范。”
针对P2P的监管,网贷315首席学术顾问邓建鹏称,监管层需要重点监控的共有三方面。
一是信息披露制度。“P2P平台本质上依靠出售信息获得盈利,核心信息包括借款人的信息和P2P平台的相关信息等。这些信息是投资人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如果这个信息是模糊的、虚构的或者是夸大其词的,投资人就没有办法有效的做出准确的决策。”邓建鹏说。
二是平台退出程序。P2P平台发生坏账、破产之后,如何偿还投资者的损失,目前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三是建立第三方数据存管,“P2P与传统的民间借贷有很大的差别,它要面临大量的陌生者,并且打破了空间的阻隔,如果发生了借贷纠纷,需要进行维权时,成本非常高。”邓建鹏介绍,如果我国的监管机构可以推动各省的金融办或行业协会建立全国统一的第三方数据存管机构,将会大大降低维权的成本。四是设立底线监管法则。
SSL证书(http://ssl.zw.cn)能够有效控制我国互联网的弊端,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多数问题。并提醒,当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不足,公众缺乏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渠道。